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生命課題

圖片
今天去看他,和上個禮拜看他比起來,很明顯的體力又下降了,因為這禮拜他好幾天不吃東西。醫生說可能是挑食,也有可能是因為癌症導致胃口不好,因為都不吃東西,免疫力也下降,身上的皮膚病也變嚴重,有一個個像是彈孔般的傷,每天吃的藥十幾顆,昨天還帶去急診,我們能做的就是那麼多。今天大嫂和哥哥炒了一盤豬肝,因為豬肝的腥味比較重,他出於原始的能力會比較有胃口(他之前已經連肉都不吃了)。 已經難過過了,他真的比原本醫生預期的活的久了,今天姐姐和哥哥都難過的哭起來,可是我沒有哭。我抑制我心裡難過的任何情緒起來的可能,拒絕自己有一絲悲傷情緒的可能性。堅強起來,體認到 this is the circle of life,這是一個人生課題,我們終將學會如何面對它。

職場自保

一年前的現在, 我的主管不是現在這個, 是一個朝令夕改, 而且很會說謊的人, 還很會利用二面手法. 曾經發生一週內將我要負責的東西 requirement 改了三次以上, 而且都是跑到我座位上看一看, "口頭"要求他希望要有什麼. 其它光怪陸離的事, 說也說不完. 後來一個工作比較久的同事教我說: 把他口頭交待的東西, 在事後全列點出來, 寄給他也 cc 給自己, 並且在信中表示這是為了釐清工作項目. 後來, 他幾乎沒有再口頭交待事情了, 再過一陣子這東西完成後, 我說我要換 project, 他也馬上說好, 說穿了就是我"不好用了", 所以要釋出. 我覺得那一年我真的很痛苦, 只是我大多時間都安慰自己, 過了就算了, 新人應該的 (事後想想這樣的想法很要不得), 頂多在 FB 上靠北, 每個月看看薪資入帳安慰一下. 在工作上沒有道理的忍耐, 不只是工作時的痛苦, 也會把負面的心情帶回給在身邊的人, 甚至連健康都有可能受影響. 曾經有看過一篇文章說職場暴力是一種慢性殺人罪, 因為它慢性, 所以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會輕忽它的惡. 所以我還是想把學到的經驗記錄下來, 希望我以後再也用不著以下的心法, 未來到一個新環境也要提醒自己: * 最重要的就是 log: 對付小人, 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留記錄, 上述的 email 備份工作交辦; 辦公室內通訊軟體視窗備份 (我開了一個 PPT 把需要存證的對話視窗貼上去); 防止抹黑, GIT 的 log 來證明自己的工作; 甚至, 我已經在手機裡裝了一個錄音軟體, 打算如果被叫去 1-on-1 我要錄音, 幸好還沒用上就被釋出了. log 的用途未必是未來真的會派上用場, 能永遠用不到最好. 這是嚇阻作用 >> 實質作用. 就像上述的情況, 當他發現任何事都有紀錄, 他就不敢亂來. 就好像韋小寶和多隆說"鰲拜被收押的家產有多少? 我說有紀錄的", 韋小寶第一件事不是趕著去搬金銀財寶, 而是先把歷史紀錄全都抹了, 未來想幹嘛就幹嘛. 所以, log 真的就和武功的"總訣"一樣重要, 做任何事都放在心上, 就淫一半了. * 看他做的事, 不是聽他說的話 這是我有一次在醫院聽到旁邊一個中年大叔在和別人聊天, 他說"...

重訓筆記

圖片
昨天是第二次有人帶著練重訓, 去的也是儀器比較充足的地方, 上下半身全都練了一輪, 每個儀器約做4 ~ 5組, 一組約 10 ~ 15 下之間, 最後一組做到連多做一下的力氣都沒有為止, 練完後再跑 20 ~ 25 分鐘的滑步機, 先重訓再做有氧, 總時間約 70 分鐘, 分別做了: 高低滑輪(multi station): 使用部位是五胘三頭肌, 訓練時需注意手肘往身體靠緊, 手肘為定點將滑輪往下拉, 載具可以換, 對三頭肌的痛苦程度也不同. 胸推舉機(chest press): 訓練胸大肌, 訓練時注意推出去不要推到底, 也不是重點, 重點是用胸大肌去抵抗往身體方向壓過來的力量. 腿推機 (leg press): 訓練大腿總成, 訓練時注意腳掌要同樣高度, 而且要踏在高一點的位置. 屁股和背要貼住椅子和背靠, 不要留空隙 (我做其中一組因為留了空隙, 做完站起來時下背脊椎刺痛了一下). 輔助機 (Modular assist dip/chin): 雙桿/引體向上, 因為我有輕微背脊側彎, 醫生建議我沒事可以去吊著, 我也就真的只是在那裡吊著, 因為我根本拉不起來, 他的高度是雙手需完全伸直才能碰到. 交叉訓練機 (Elliptical): 橢圓機,滑步機. 將阻力設在 4 or 5, 然後就開始滑, 有點像在爬樓梯, 又有點像在跑步. 這是我練起來最沒痛苦感的一項, 大概我這一個月環島 + 慢跑 + 騎飛輪車 + 爬101 有一點進步. 拉筋: 查不到圖和英文名, 公司的健身房裡也有, 沒什麼訣竅, 照著設備上的圖做就好了. 小肌肉在做的時候就已經感到酸痛, 而大肌肉是 24 小時, 非常準時, 我昨天十點結束, 今天晚上十點準時全身都酸起來, 但不至於感到疼痛, 照鏡子時明顯感覺到身體有一點腫. 儀器名稱對照: https://www.facebook.com/centralpowergym/photos/a.168780393189182.45538.134685669931988/173717796028775/?type=3&theater

困境

真的沒想過自己人生會走到這樣的困境. 不過和六七年前, 甚至更久前的自己比, 至少我發現自己已經跳脫了過去的自卑感. 現在需要的已經不再是比較, 不是擔心 xxx 是不是比自己好, 不是擔心自己是不是比不上別人, 單純的只是對於人生的選擇 (如薪水, 家人, 認同感...等), 不再出於自卑為基礎去選擇. 人生真的沒有勝利組, optimal solution 是永遠找不到的, 所謂的走一步算一步, 其實很單純, 就是 greedy algorithm, 而且我也很確信人生是不可能可以套用 dynamic programming 的 (因為不符合 principle of optimality 的先決條件). 嚴格說起來, 人生本來就不是輸贏的問題, 如果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 何來勝負?

Deep Learning

Thanks for Dr. Chan's talk on deep learning (DL) today. Personally, I summarized deep learning as 1. Huge input from big data, 2. Better computing model, i.e., GPU or ASIC, for making deeper and deeper neural network possible, and 3. improved init points for training/building the model. (of course, I had asked whether or not my summary is correct.) Deep learning may not be a new idea but an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trend. However, people can find some negative comments on this research directions. Mike Jordan, as a master of machine learning area, argued that solution like this model training is in lack of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t is like genetic algorithm, model is trained and tuned but hard to be explained in a good way. However, the applications of deep learning, such as image recognition (used by Google Image, Baidu, Flickr), speech recognition (Siri, Google Now, Baidu), have proved the usability of DL. Research on DL undoubtedly will be going on.

論酒吧與寺廟

這次環島我在大甲鎮瀾宮時, 外面廣場有約五到七名遊民, 我在進廟前他們在喝酒聊天, 我出來時他們已經要打起來了, 其它的遊民在旁勸架, 我因為肚子太餓, 沒辦法等他們街頭快打起來, 就先去對面街吃蚵仔煎. 吃完回到鎮瀾宮, 發現遊民還在對峙, 二邊都被"納爾遜式鎖"架住, 只能用腳試圖去踢對方, 酒瓶也飛來飛去 (鋁罐無害), 旁邊不遠處還有阿公阿罵在做體操. 我突然想到幾年前法國交換學生來的時候, 問我說"為什麼台灣都沒有酒吧?", 我瞬間解惑了: "一個給大家喝酒, 聊天, 嘴炮, 鬧事, hangouts 的地方", 台灣寺廟 == 歐美酒吧

Taipei 101 登高賽

圖片
完賽證明, 花了一小時十一分, 比柯P還慢 (他45分), 對一個平時完全沒有在做有氧運動的人, 其它人可能很難想像我有多掙扎, 在45樓的時候我到了旁邊的醫療區, 醫生幫我量了血壓, 問我說"你的臉平常就那麼白嗎? 你確定你還要爬嗎?", 我說我要爬下去. 感謝一路慢慢陪我爬的同事 Tim, 在中間我撞牆期時, 我告訴他我在成功嶺跑 3000 時就是倒數的, 他和我說"幹嘛和別人比, 和自己比啊", 我才知道我就是沒辦法擺脫別人的眼光, 我不需要和別人比, 之後的幾十層樓我都這樣告訴自己, 即使慢到一秒鐘只能走一階, 我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節奏把它走完. 最後到達觀景台時, 現場很多人對著出口處的人歡呼和加油, 拿著他們遞來的毛巾, 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我終於跨過了自己心裡的一個門檻, good for me.

論超級球員和明星球員

我一直覺得 Chris Paul (CP3) 是一個天才, 他還早在黃蜂時看他打球就知道, 有一些進攻與傳球絕對不是苦練能得來的, 這種天份就是超越一般人的天才. 可是那麼多年下來, 他有的時候還是會失常, 像前二天和馬刺的比賽, 他只得了 7 分 6 失誤, 全隊以 73:100 大敗給馬刺, 前幾天我聽轉播, 主播一直強調他失去了專注力. 在今天 Game 4 CP3 回神了, 得了 34 分, 命中率 11-19, 在他能維持專注力的場次越多, 他就將會從 all-star 提升到 superstar. 如果他能夠更上一層樓, 進一步得到總冠軍, 他則有可能再把自己提升到名人堂 (Hall of fame) 的層次, 可是這已經超越了天份的問題, 有沒有遇到好的團隊 (隊友/教練/管理層) 也佔了很大的成份. 不知道怎麼超展開的, 我突然想到自己, 還有身邊的許多同事, 其實我們都是 all-star, 我們有的時候會突然曇花一現的展現出超人的一面, 我的同事們都沒有弱者 (人格和道德又是另一回事), 只不過能維持的時間往往不夠長, vision 也常常不夠大, 所以永遠也就只能停留在 all-star 的層次. 小的時候爸媽總會和自己說:"你很聰明, 只是不用功", 現在在職場也是一樣: "你很有潛力, 只是沒有被好好訓練, 沒有遇到適合帶你的人", 做為這個領域的 all-star, 怎麼讓自己再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怎麼去尋找能夠將自己從 all-star --> superstar --> hall of fame 的土壤, 我還在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 加油吧!!! 各位還在職場水深火熱的同事們...

Chinese KungFu

他媽的, 我以為在馬路上只要小心三寶飯就好了, 結果剛剛在網狀黃線區等左轉 (雙線道), 我都等到對向車道紅燈, 車子也慢慢切過去一個車道了, 結果一個騎機車的白人, 後面還載一個女的, 硬是要不減速衝過去, 結果衝不過去就急煞, 停在我前面瞪我. 幹你媽的不要以為你在人類的金字塔頂端我不就敢對你怎樣, 我馬上把窗戶打開伸中指出去, 要下來打架我就讓你看看 Chinese KungFu 啊, 結果還不是立馬加速走了, 我還怕他沒看到, 中指隨著他的機車 object tracking, 騎到哪比到哪啦, 操, 我有行車紀錄器啦, 看你的戰鬥力頂多也就八千, 到台灣玩不到台北夜店玩到新竹這種鬼地方, 幹你媽竹科宅男沒在怕你的啦

論 AWS 與歷史發展

圖片
最近花了幾天研究 amazon cloud service (工作需求), 也動手申請了帳號玩玩看, 這東西應該也出來個五年有了, 說起來我在這方面是個完全的科技落後者. 有一些老人的感觸, 我是在國二時上傳第一個自己寫的 html 到一個叫 geocities 的網站, 算一算是 19 年前的事了 (1996 年), 我還記得我的 html 是用記事本刻的, " ... "...(想不到 19 年後還是一樣在用這語法啊!!), 不過現在已經找不到我當年做的網站了, 因為 geocities 在被 Yahoo! 收購後, 已經在 2009 年 shutdown 了. 約在 1998 年, 許多網站開放使用者上傳 CGI 服務, 我也忘記 php 是不是在那個時候盛行的, 但是大多這樣的網站都沒什麼賺頭, 到二千年初, 也有一些網站開放 jsp/servlet hosting, 使用的 server 大概是 Tomcat + Apache, 有的也提供 mysql 當 backend 的資料庫, 但是一樣, business model 建不出來, 最後大多都掛掉了, 之後我唸了碩士班 (2005年), 就很少再接觸這方面的訊息了. 現在看到 AWS 的 management console, 裡頭透過 virtual machine 機制, 號稱可以做到動態資源分配* (CPU運算能力, 儲存空間, 頻寬), security management, 還有預先做好的很多 image, 讓使用者建 infrastructure 的時間都省去了, 我一方面感到很驚訝, AWS 做得真的滿不錯的, 一方面在想, 十幾年過去了, 這樣的成長速度該說它快還是慢呢? 最後, 為什麼江蕙的演唱會售票不使用 AWS 建置啊? 我覺得一定可以狂電目前台灣所有的售票服務系統... * 圖片引用自 http://www.slideshare.net/…/introduction-to-amazon-web-serv…

[轉錄] 怎樣尊重一個程序員

原文:  http://www.yinwang.org/blog-cn/2015/03/03/how-to-respect-a-programmer/ 很好的文章. 最近讀了 Expert C Programming: The Deep C Secret 也有同樣的感想. 這本書描述了非常多歷史的來龍去脈, 指出很多設計其實是在沉重的歷史包袱下做出的妥協 (*), 嚴格說起來這些東西取決於經歷而非它本身設計的美學. * Example: static 在用在區域變數和 function 的語義不 consistent 指標的星號同時擁有形容詞與動詞的意義 複雜的 pointer & const 混用, 在書裡甚至要用上一整頁的流程圖來幫助 programmer 解讀某一行的宣告/定義到底如何解譯 ... 還有很多, 這本書的快感就是作者做為一個資深 Sun programmer (Peter van der Linden), 卻可以不帶著一絲傲氣告訴你"不懂不是你不對, 而是它設計上的缺點", 和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likely and unlikely in linux

Linux kernel source code 裡面常看到在 if 的條件裡加上 likely / unlikely 來暗示電腦 true or false 發生, 到底它是怎樣讓效率比較好的? 如果有人說這個是在"暗示處理器的 branch prediction", 這是錯的, 因為處理器的 branch predictor 是硬體機制, 我不確定有沒有辦法去修改, 但至少 likely / unlikely 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追了一下 kernel 的 source code 看到它是由 macro 定義的:  #define likely(x) __builtin_expect(!!(x), 1) #define unlikely(x) __builtin_expect(!!(x), 0)  透過反組譯就可以查出 __builtin_expect 到底在做什麼 (*), 簡單說就是把 被暗示較有可能會執行到的 code 放在下面靠近的幾行 (pipeline 後續會抓進來) 被暗示較不會被行到的 code 放遠一點, 不幸發生再 jump 過去" 這麼做的好處是可以保持 pipeline 是滿的, 因為 jump 到遠一點的地方後, 該處的"後續指令"要重新抓, 那就得把目前 pipeline 裡的東西 flush 掉重抓, 自然效率是前者比較好了. 所以總結, 這只是 compiler 幫你排一下 (暗示 compiler 可能還貼切點), 看哪一個排法比較不會影響 pipeline 的效率, 和影響 branch predictor 是二回事. * http://my.oschina.net/moooofly/blog/175019 (注意 code 當中 je 和 jne 跳到哪裡去了) **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48693/double-negation-in-c-code/249305#249305 ( __built_expect 二個驚嘆號算是一個小 trick, 叫做 double negation, 目的是快速的把 x 變 boolean 值) /* Update: 插入人類語言解釋 ...

I see it, but I don't believe it

有考過資工研究所的人, 唸書時應該都有學過一題"證明 0 ~ 1 之間有無限多個不可數實數"的證明 (*), 但是一般上課應該沒有人會講這個證明的由來, 今天我在看講解 Turing Machine 的書上看到它的由來. 這是一個叫 Cantor 的人在 1891 年發表的論文, 用了一個超級簡單的方法, 叫做"對角線法", 簡單到只要有國小六年級的數學程度就可以看得懂, 可是情感上很難讓人接受這樣的結果. 他更早的證明, 自己的 comment 是"我看到了, 可是我難以相信 (I see it, but I don't believe it)". 這句話真是相當貼切. 這樣回頭看來, 研究所考這樣的題目真是非常殘忍. 其實這些問題都非常的困難, 也困擾了一堆數學家很多年, 卻要在考題上出現讓我們這些二流學生去解, 不靠先看過或背過, 現場我看是沒解出來的機會吧. 最後這傢伙是在精神病院過世的, 唉, 數學家, 歹路不可行... *  http://www.matrix67.com/blog/archives/4812

我想念我自己 (Still Alice)

看了一本書叫"我想念我自己" (Still Alice), 當時會買這本書除了知道翻拍的電影女主角因為這部片得了奧斯卡之外, 還因為翻到了裡頭的一段話: 「我寧願自己得到的是癌症,而非阿茲海默氏症。」 很久以前我在電視上看到阿茲海默症, 我就直接把它與老年痴呆畫上等號, 以為這是一種漸漸失去智力的病, 就想說"喔~那慢慢的失去智力, 最後笨笨的連自己都不太清楚的狀況下離世, 好像沒什麼痛苦",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自己太天真了. 首先阿茲海默症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得, 這本書描述得阿茲海默症的病人只有 50 歲, 是遺傳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而且這種基因會讓後代有 50% 的遺傳機率, 只要基因有突變, 就 100% 會發作. 愛麗絲在小孩面前責備自己將自己的"壞基因"遺傳給了自己的小孩, 這種痛苦一定很大. 第二, "漸漸的變笨"這種想法也是完全錯誤的, 愛麗絲仍舊非常聰明, 理性分析能力在一般人之上 (哈佛的語言學教授), 但是他的短期記憶能力越來越差, 失去方向感. 他並不是漸漸的變笨, 而是他會意識到自己記不起來, 感到非常懊惱與無能為力. 「光頭和頭巾是勇氣與希望的象徵,忘詞和記憶消退卻代表心智不穩與精神失常」, 這是愛麗絲對自己的身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恐懼與無奈, 得了癌症還可以說自己要和病魔對抗, 面對阿茲海默症只能越來越無能, 變成家人的負擔. 書中有一段原本他要出門慢跑, 結果因為尿急而回屋子裡, 卻想不起來自己回屋子幹嘛, 又走回門口才發現自己尿急, 結果竟然在自己家裡迷了路, 開了儲藏室, 房門, 廚房門, 就是找不到廁所在哪, 最後在門口因為絕望而大哭, 尿也弄濕了自己的運動褲. 另外一段印象深刻的, 愛麗絲問他的女兒自己的妹妹去哪了 (愛麗絲的妹妹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出車禍過世了), 女兒告訴他早就過世了後, 愛麗絲承受的激動與難過就如同突然接到惡耗一般痛苦. 珍惜生命好時光, 也提醒自己不要亂膚淺的"望文生義", 說出"得老年痴呆症 (阿茲海默症) 好像也不錯"這種話.

良心事業, 挑戰, and 廢人

[良心事業] 在 MTK 所謂的研究單位, 有的時候深深的感覺這裡是一個良心事業, 因為這裡不是事業部, 沒有什麼趕產品的壓力, 其實老實說要擺爛真的可以爛到很誇張 (看看大學裡頭有些教授混到什麼程度就知道了), 沒有明確的要求就是這樣, 良心事業, 沒有良心的話, 要多爛就有多爛. [挑戰] 但是這種環境下如果真的想做些什麼事, 其實也是大的挑戰, 最近我在研究省電的問題, 要從一些硬體的特性, 一路懂到 kernel (governor), 再往上動到 framework, 而且因為沒有產品壓力, 也要找出"亮點", 就和做研究時一樣, 要找一些能夠吸引人的想法來"賣"給 BU, 人力上又配置的很少 (現在 project 只剩我一人了), 有的時候做起事來都覺得力不從心. 但是, 真的想要做些什麼,  這裡也是一個還不錯的地方, 至少這裡已經是你想做什麼都願意讓你去試一試的地方了. [廢人] 之前同事不知道哪裡轉來的一句話: "要讓一個人從人才變成廢人, 就給他很高的薪水去端茶, 讓他端個五年後炒他魷魚, 他就變廢人了" , 聽到這句話時心裡覺得很 shock. 在研究過程中難免會自我擺爛 (時間長度不一), 在沒有產出的這段時間, 我是不是就是文中描述的"高薪端茶"呢? 未來有一天, 我離開這裡時, 會不會成了一個廢人? 其實乖乖的在 BU 當個螺絲釘, 顧好自己 own 的檔案, 心裡應該會覺得踏實得多? 在現在這個單位, 要當廢人還是強人, 無時的都在和自己做拉扯. 希望幾年後, 我不會感嘆自己在聯發科只學會了怎麼端茶.

外拍這件事

# 變態大叔外拍團 因為參加了公司的攝影社, 今天體驗了人生的第一次外拍. 以前在關新公園就曾經在散步時遇到外拍團, 一群大叔圍著一個女 model 狂拍, 當下的感想是"哎額, 好變態喔", 想不到我今天就是其中一個可悲的大叔了... 今天上課講的是光的變化, 講師應該是有真本事的, 其實他課堂上不是拿照片來講解, 是用文藝復興時代的作畫來講光影操作的歷史, 今天的目標就是"把光打好", 生硬的東西我就全都 skip 了, 總之課堂上我還是聽得很不耐煩, 沒辦法, 天生沒耐性. 有幾位朋友和我說"這樣不行, 拍的照沒感情呀", 我都回說"本來就沒感情呀", 我和 model 又不認識, 相處才幾分鐘就要拿鏡頭一直拍對方, 怎麼想都覺得很奇怪, 但其實當眼睛貼上觀景窗時, model 就真的只是一個 model 了, 我在研究怎麼把他放到井字型的四個點上, 試著讓他臉上的光不會讓他的臉看起來太大 "來看這邊, 給我一個眼神", 我聽到後面的社員大喊這句話, 於是 model 就給了他一個眼神, 一個相當熟悉的眼神, 因為他剛剛也是這樣看我的鏡頭的. 拍照的人有了公式, 而被拍的人也有一個公式, 我們就在這少少的排列組合當中乘出各張照片的結果. "要放感情呀", 說實在的, 照片中的人事物是自己的家人, 生活, 喜愛的東西時, 自然看了就有感情, 這樣的外拍我覺得永遠不會有感情, 我覺得身旁不管是資深還是資淺的社員都一樣, 不可能的, "本來就沒感情呀"... 不過我覺得這樣的活動還是有些意思的, 把它當作是一個完全技術上的練習, 曝光, 快門, ISO, 打光, 構圖...等, 還是有些守則要遵守, 想變成大攝影家, 畢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事, 當做娛樂 & 有些感想, 我覺得就算是有些收穫了.

2K 人生

剛剛打完了可以算是我 2K 生涯最爛的一場比賽, 對手是一個 23 勝 125 負的大肉腳, 我和他纏鬥, 二個人上半場只各得了二十分, 二邊後衛失誤到根本系隊, 切也切不進去, 三分還投麵包, 二個人就在比誰氣長, 看誰先受不了後中離. 固執的二個玩家, 誰也不肯讓誰, 我的 John Wall 已經快十個失誤了,  他的暴龍後衛也是爛的有剩, 半場都快運不過去, "NBA 怎麼可能有這種球員? 哈哈可恥", 我這樣恥笑他, 可是我的 John Wall 也順利拿到第10個失誤了, 五十步笑百步. 第四節我才拉尾盤, 最後對手險敗, 我舉起 PS4 搖桿, 大呼"幹你老師我淫啦!!", 可是換來的是無限的空虛感. 不開心, 過程不美麗, 最後的勝利就像是對自己的嘲笑: "這麼爛, 你也爽得起來?" 咦, 頓時間好像領悟了什麼, 啊多麼痛的領悟.

考績推論學說

最近和同事聊到考績, 大多數的人都不太認同考績的打法, 覺得長官是屁, 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會在意考績的結果 (奇怪, 我可以推論出大家最後在意屁的意見嗎?) 分析一下考績的排列組合: 考績差, 分紅也差 考績差, 分紅還 OK 考績好, 分紅卻很鳥 考績好, 分紅也 OK 其中 1 和 4 分處二個極端, 應該比較沒有討論空間了, 如果只能二選一, 2 和 3 要選哪一個? 個人分析:  選 3 的話, 代表反對 2 --> 內心覺得空虛覺得冷, 錢不能彌補我空虛的心靈, 我不能接受老闆不認同我的價值, 幹你老師 選 2 的話, 代表反對 3 --> 考績於我如浮雲, 同情我不如給我錢, 幹你老師. 不過我發現公司還有一種靠北派, 不管給他哪一個選項, 中間推導 [a-z0-9]+ 可以忽略不看, 最後接上"幹你老師"就可以了

都是為了公司好...?

進來一年多,已經換過四個二級長官,其中有三個人都和我說過"大家做了什麼都是為了公司好",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覺得大家都是為了公司好呢?明明大家都是為了自己好呀,難道有人真的在公司工作會放入感情去"愛公司"嗎? 公司又不是家,沒有家人,如何去愛?還是可以把它想成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認同了自己是台灣人就會去愛台灣,認同自己是清華人就會愛清大,可以類推到認同自己是聯發人就愛聯發科? 滿想知道其它公司的人會不會有這種事的耶,HTC人也會講大家都是為了 HTC 好,華碩的人會說自己愛華碩嗎?

一年沒有寫文章

前幾天看到朋友開始寫文章, 突然想到自己也有main一個 blog, 連回來發現自己從前年看完陳綺貞的演唱會後都沒有再寫了, 現在覺得還是要適時的紀錄一下自己的生活, facebook 似乎比較適合寫一些和朋友拉塞的東西, 要比較有整體性的紀錄, 像是讀書心得, 或是技術分享的, 之後有空會寫到這裡來, 以免被 fb 的朋友覺得我是 geek or f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