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感想」標籤的文章

論酒吧與寺廟

這次環島我在大甲鎮瀾宮時, 外面廣場有約五到七名遊民, 我在進廟前他們在喝酒聊天, 我出來時他們已經要打起來了, 其它的遊民在旁勸架, 我因為肚子太餓, 沒辦法等他們街頭快打起來, 就先去對面街吃蚵仔煎. 吃完回到鎮瀾宮, 發現遊民還在對峙, 二邊都被"納爾遜式鎖"架住, 只能用腳試圖去踢對方, 酒瓶也飛來飛去 (鋁罐無害), 旁邊不遠處還有阿公阿罵在做體操. 我突然想到幾年前法國交換學生來的時候, 問我說"為什麼台灣都沒有酒吧?", 我瞬間解惑了: "一個給大家喝酒, 聊天, 嘴炮, 鬧事, hangouts 的地方", 台灣寺廟 == 歐美酒吧

論超級球員和明星球員

我一直覺得 Chris Paul (CP3) 是一個天才, 他還早在黃蜂時看他打球就知道, 有一些進攻與傳球絕對不是苦練能得來的, 這種天份就是超越一般人的天才. 可是那麼多年下來, 他有的時候還是會失常, 像前二天和馬刺的比賽, 他只得了 7 分 6 失誤, 全隊以 73:100 大敗給馬刺, 前幾天我聽轉播, 主播一直強調他失去了專注力. 在今天 Game 4 CP3 回神了, 得了 34 分, 命中率 11-19, 在他能維持專注力的場次越多, 他就將會從 all-star 提升到 superstar. 如果他能夠更上一層樓, 進一步得到總冠軍, 他則有可能再把自己提升到名人堂 (Hall of fame) 的層次, 可是這已經超越了天份的問題, 有沒有遇到好的團隊 (隊友/教練/管理層) 也佔了很大的成份. 不知道怎麼超展開的, 我突然想到自己, 還有身邊的許多同事, 其實我們都是 all-star, 我們有的時候會突然曇花一現的展現出超人的一面, 我的同事們都沒有弱者 (人格和道德又是另一回事), 只不過能維持的時間往往不夠長, vision 也常常不夠大, 所以永遠也就只能停留在 all-star 的層次. 小的時候爸媽總會和自己說:"你很聰明, 只是不用功", 現在在職場也是一樣: "你很有潛力, 只是沒有被好好訓練, 沒有遇到適合帶你的人", 做為這個領域的 all-star, 怎麼讓自己再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怎麼去尋找能夠將自己從 all-star --> superstar --> hall of fame 的土壤, 我還在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 加油吧!!! 各位還在職場水深火熱的同事們...

論 AWS 與歷史發展

圖片
最近花了幾天研究 amazon cloud service (工作需求), 也動手申請了帳號玩玩看, 這東西應該也出來個五年有了, 說起來我在這方面是個完全的科技落後者. 有一些老人的感觸, 我是在國二時上傳第一個自己寫的 html 到一個叫 geocities 的網站, 算一算是 19 年前的事了 (1996 年), 我還記得我的 html 是用記事本刻的, " ... "...(想不到 19 年後還是一樣在用這語法啊!!), 不過現在已經找不到我當年做的網站了, 因為 geocities 在被 Yahoo! 收購後, 已經在 2009 年 shutdown 了. 約在 1998 年, 許多網站開放使用者上傳 CGI 服務, 我也忘記 php 是不是在那個時候盛行的, 但是大多這樣的網站都沒什麼賺頭, 到二千年初, 也有一些網站開放 jsp/servlet hosting, 使用的 server 大概是 Tomcat + Apache, 有的也提供 mysql 當 backend 的資料庫, 但是一樣, business model 建不出來, 最後大多都掛掉了, 之後我唸了碩士班 (2005年), 就很少再接觸這方面的訊息了. 現在看到 AWS 的 management console, 裡頭透過 virtual machine 機制, 號稱可以做到動態資源分配* (CPU運算能力, 儲存空間, 頻寬), security management, 還有預先做好的很多 image, 讓使用者建 infrastructure 的時間都省去了, 我一方面感到很驚訝, AWS 做得真的滿不錯的, 一方面在想, 十幾年過去了, 這樣的成長速度該說它快還是慢呢? 最後, 為什麼江蕙的演唱會售票不使用 AWS 建置啊? 我覺得一定可以狂電目前台灣所有的售票服務系統... * 圖片引用自 http://www.slideshare.net/…/introduction-to-amazon-web-serv…

[轉錄] 怎樣尊重一個程序員

原文:  http://www.yinwang.org/blog-cn/2015/03/03/how-to-respect-a-programmer/ 很好的文章. 最近讀了 Expert C Programming: The Deep C Secret 也有同樣的感想. 這本書描述了非常多歷史的來龍去脈, 指出很多設計其實是在沉重的歷史包袱下做出的妥協 (*), 嚴格說起來這些東西取決於經歷而非它本身設計的美學. * Example: static 在用在區域變數和 function 的語義不 consistent 指標的星號同時擁有形容詞與動詞的意義 複雜的 pointer & const 混用, 在書裡甚至要用上一整頁的流程圖來幫助 programmer 解讀某一行的宣告/定義到底如何解譯 ... 還有很多, 這本書的快感就是作者做為一個資深 Sun programmer (Peter van der Linden), 卻可以不帶著一絲傲氣告訴你"不懂不是你不對, 而是它設計上的缺點", 和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2K 人生

剛剛打完了可以算是我 2K 生涯最爛的一場比賽, 對手是一個 23 勝 125 負的大肉腳, 我和他纏鬥, 二個人上半場只各得了二十分, 二邊後衛失誤到根本系隊, 切也切不進去, 三分還投麵包, 二個人就在比誰氣長, 看誰先受不了後中離. 固執的二個玩家, 誰也不肯讓誰, 我的 John Wall 已經快十個失誤了,  他的暴龍後衛也是爛的有剩, 半場都快運不過去, "NBA 怎麼可能有這種球員? 哈哈可恥", 我這樣恥笑他, 可是我的 John Wall 也順利拿到第10個失誤了, 五十步笑百步. 第四節我才拉尾盤, 最後對手險敗, 我舉起 PS4 搖桿, 大呼"幹你老師我淫啦!!", 可是換來的是無限的空虛感. 不開心, 過程不美麗, 最後的勝利就像是對自己的嘲笑: "這麼爛, 你也爽得起來?" 咦, 頓時間好像領悟了什麼, 啊多麼痛的領悟.

博士論文致謝文

超過一年沒有更新這個 BLOG 了, 這篇文章應該貼在這裡. Acknowledgement 在2005年考進清大,沒想到一待就是八年(含碩士班二年)。拿 博士學位,在圈子外的人眼中(比如老家的街坊鄰居),好像是很厲 害的事:"哩應納呷拗喔~踏呷破俗"(台語)。其實正好完全相反 ,這是一件不負責任又任性的事。大多數的人都在碩士班之後出社會 ,賺錢養家,而我因為家人不反對,以及對我的包容,我才能夠做如 此任性的決定,在畢業資格都達到後,也沒有急著畢業,還又更任性 的跑出國一年,在 Penn State 每天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都在養社區的貓,養到他會自己走進 來要東西吃。就生活的內容來說,我真的一度覺得,我過的可能是全 世界最幸福的日子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家人的包容,要寫感言,我無 疑的首先要感謝我的家人。 這麼說來,我的博士生涯過得很"爽"囉?其實也不然。確實,在生 活上我過得相當自由自在 ,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簡直就像乞丐界裡的霸主。但是,我每天都 活在很大的壓力下,我的個性是比較希望事情能在我掌控之中,我才 會安心的人,偏偏做學術研究最大的難處就是:大多的東西都是未知 的,沒有人可以告訴你這樣做就一定OK,那樣做就一定不OK。如 果方向錯了,可能做一二年,論文與委員來回又半年到一年,最後結 果還是拒絕;但是,也有可能方向對了,三個月就被接受了。這種不 確定感有的人可以適應,有的人不行,很不幸的我是後者,所以在這 幾年情緒的起伏一直都很大,陰情不定。說了這麼多,我想感謝的是 我女朋友,可能因為他是兄弟象的粉絲,常把"不離不棄"掛在嘴上 ,已經成為他人生的原則之一了,所以也沒有放棄我吧。說到這裡, 也想感謝一下兄弟象,喔~喔喔~喔喔~喔喔~爪爪。 家人和女朋友都感謝了,下一個當然就是指導教授了。我一直覺得自 己和"天才"二個字是完全沾不上邊的,我常舉手問大家不會想問的 問題,或是上課時老師問問題要選邊站,我都選到錯的那一邊站。對 我這樣的庸才(而且還很任性),老闆對我的包容實在太大了,沒有 因為我是庸才就直接叫我做這個做那個,還是給了我完全自由的空間 去做。我覺得,金仲達真的是一個教育家,對於他的胸襟與處世態度 ,是一個各方面都值得向他學習的人,而非只限於他的專業能力上。 其實我到清大找指導教授時只是隨便找的,也不太清楚他是怎樣的人 ,這一切都是緣份吧。 最後...

人生勝利組/人生敗戰組?

常在某些論壇/社群網站看到別人用這個詞 (不是指我), 或許這是一個帶有諷刺意味的詞吧, 但有的時候看到這個字眼總是會思考, 人生真的有所謂的勝利組嗎?我第一個反應是:沒有。比如就拿Michael Jackson來說,他有錢又有才華,但是晚年的下場也不怎麼好;三島由紀夫,二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結果強烈的自殺手段了解了自己的一生。像這樣的例子應該很多吧,因為在別人眼中看到的成就背後,往往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反過來想,人生有沒有所謂的"人生敗戰組"呢?我當下的第一個反應卻是:有。比如像吸毒的人,有一部份是上癮了,怎麼戒都戒不掉,他們自己心裡也很痛苦,這樣的人對我來說就可稱為敗戰,因為他們自己都不滿意現下的自己了,卻也無能為力。 其實我對自己二個極端的回答也有些不解,為什麼我不能接受有"人生勝利組",卻能接受有"人生敗戰組"呢?所謂的勝利/失敗,是建立在外人的眼光下,還是建立在自我的感覺上呢?比如:自我感覺良好的大惡人,是勝利組還是失敗組呢?

年末,回顧這個PhD candidate life

圖片
 (2010.12.19 新竹南寮漁港) 轉眼一年又即將要走完了,今年在blog只發了四篇文章,主因是大量使用Plurk & Facebook,而且現在也過了喜愛長篇大論的年紀了。其實說真的,要寫感想可以寫很多很多,但常常想一想就懶了,其實這樣是滿可惜的,我一直覺得能夠持久寫日記的人真是厲害,他們努力記錄自己的生活,而且在寫日記的時候,某種程度也是要去回顧與反省過去的一天。 若以12/25為checkpoint回顧這一年,量化的最大收穫,應該就是論文投上DAC,而它也連帶的讓二位碩士生能夠有一個立足的基石,完成了他們的碩士論文。這一年當中,我學習與人溝通,co-work,這樣的經驗在之前從來都沒有。有時候我常會想,手握某種程度的權力(博士生指揮碩士生),其實真是令人心驚膽顫,有時候我會斷言"就這樣去做,沒有問題",但多少個不為人知的夜晚,我為自己誇下的海口思考是否有錯誤,這樣的擔心實在是難以為外人所知啊。而且,我常覺得博士生並不應該握有這樣的權力,若是在職場,上司和下屬的關係相當明確,而且員工有payment;博士生有什麼權力去指揮碩士生了?我常這樣想,常想如果有碩士生和我說"我幹嘛要聽你的?",我會很認同這樣的質疑,因為我也這麼覺得。但是呢,我也只好違背這樣的想法,強迫自己去push自己,也試著去push組裡面的人,最後能夠有一點成果,沒有比這個更令人欣慰的事了。 還記得博二的時候,當時完全沒有研究的方向,從P2P轉換研究領域到multicore系統,我記得第一次國科會開會時,我連DVFS是什麼都不知道,而且對FPGA, Gate-level的東西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因為我以前做的東西都相對的較偏軟體。當時group meeting排在lab seminar之後,某一次group members留下來準備接下來的group meeting,老闆第一句開場白是"有什麼要講的嗎?",這句話當時一直令我很震憾,因為這代表我們幾個成員連想要講什麼其實都不知道,老闆也不知道,很明顯的大家都還沒有進入狀況,而身為最年長的博士生,而且是一個新立的組,我的責任絕對是最大的。我覺得去讓指導教授懂東西,是博士生的責任,如果有一天老闆什麼意見都給不出來,必定是博士生有問題。給老闆好的東西,他就會想出好的方向,而garbage in,自然也是garbage...

小小感想

看著學妹到了英國唸設計的一些照片, 看著他對CS的東西沒興趣, 進而勇敢的轉換一個完全不同的軌道. 設計對我而言, 和做詞, 作曲, 音樂家等藝術性質的東西是一樣的, 我認為這樣的東西主觀性很重, 畢竟牽涉到了美感, 內容夾帶的不是 true or false, 而是複雜, 甚至牽涉到人生觀, 價值觀. 對於我們唸 engineering 的人而言 (現在我自認是 engineering, not scientist), 我們常在 optimal solution, best performance, correctness 當中遊走, 我們的東西必須經過 compiler, 或是不斷的數據實驗來告訴別人"我們的東西是好的". 然而換個角度想想, 這是不是一種悲哀? 代表我們自己覺得好的東西, 必須經過 reviewer 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 我們要不斷的提出證據來說服別人.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 Donald Knuth 的著作, 他的書一系列叫做 The Art, 對他這樣的大師而言, algorithm, 或是乾脆貼近我們一點, sorting 對他而言, 竟是屬於他認知當中的 Art, 我們會說這個演算法真是"優美"? 或許可能, 但終究逃不過 performance 的評估, 諸多的證明顯示它的確是"優美"的. 終究, 它的優美還是建構在多數人認知的 critera 上. 與我認知的藝術, 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即使都冠上了 art 一字. 其實我高中性向測驗時, 最高的二個項目是資訊與藝術, 其實想想真的很奇怪, 這二個東西應該是背道而馳的, 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我的藝術興趣會那麼高, 而且在我身上似乎也看不到什麼藝術的影子, 我只是一個穿著 Baleno or Giordano, 整天想著怎麼投出一個好的 work. 與其說我想要畢業 or 想要做出好的 work, 倒不如說我想利用這樣的東西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 然而, 當看著別人往夢想前進, 而且走向主觀性強烈的學門時, 我還是難免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在生命當中有意義, 複雜的圖表與實驗工具的驗證, 在我的人生當中, 或許幾年後並不會比一本睡前的小說來得有價值.

2008年的最後一天

圖片
今天拍的照片與影片,當時就想說煙火的部份,要拍得漂亮又不可能,找別人拍的照看看就好了,自己用錄影的話,比較可以把當時的氣氛錄下來,還可以順便把大家講的垃圾話也順便錄起來,今天就是 頭痛 -> 趕車 -> 吃很飽 -> (看煙火) 今天睡到下午三點,因為昨天晚上根本頭痛得睡不著,天亮才睡吧,然後就這樣昏昏沉沉的睡,幸好下午醒來有好不少,趕車就是我們超趕的...高鐵票是網路買好了要去領,7:04的,我們大概6:49到高鐵站,6:57才拿到票,幸好網路訂票的人很少,現場買票的人排隊排到天涯海角去了,我們前面卻只排5,6個人,然後到了台北,坐捷運到後山碑站,這什麼奇怪的站,我還是第一次來,然後到了"萬有全涮羊肉",我和張胖竟然是最早到的,喂~我們是從新竹回來的耶,還最早到是怎樣啊... 後來人就陸陸續續的來了,今天又是大黑要請客,因為好像什麼旅遊補助什麼的,感恩啦!參與人物就如照片所示,比較特別的稀客是力宏,我已經三年多沒看到他了,他的痘痘真的好很多耶,我不得不說他有變帥了,再來就是雞的女朋友,嗯...外號叫肉餅(囧),然後一樣啦,聊天內容不是大雄,就是嘴炮大濕,其實現在想想,好像每次聊天都要聊到這二個人,真是太強了,都不會膩... 這個餐廳外面,竟然就可以看到101,雖然不是說相當完美的位置,但是其實算是能看到不少了,現場也有一些人在準備看煙火,我們根本沒有要看煙火的打算,想不到歪打正著的到了一個不擠的地方看,雖然感覺今年煙火遜於以往,但是還是滿開心的,2008年結束了,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身體健康,工作的人事業順利,唸書的人也順順利利,2009年,新年新希望! to be started...

Qualifying Exam

資格考總算是考完了,這可能是我人生最後一個比較大的筆試,老師說我考了第一名,這是令我滿開心的,能夠以這樣的結尾,結束我的"考試生涯"。雖然高中曾經都沒花什麼心思在唸書,不過我有幸的在大學時找到了我的興趣,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即使是在我聯考考得不好,還是從來沒有看不起我,四年來支付了我私立大學四年的學費,碩士班我也算努力,雖然我寫了一個鳥畢業論文,但是我覺得我從中學習了摸索,找尋題目的過程,也是滿好的。 媽的,我的感言講的好像我現在已經博士畢業一樣,其實這只是前菜而已,我現在終於也有資格嘴炮一句, "資格考? 那不是閉著眼睛就要考過的東西嗎" 科科

巧遇Dwight Howard

這禮拜和張胖還有學弟們跑去澳門看表演賽, 因為威尼斯人房價較貴, 所以只有我和張胖住威尼斯人. 禮拜四早上約10:45時, 我們從威尼斯人南翼套房下樓, 從電梯一出來, 前面出現一個好高的黑人, 因為太高了一開始只看到背, 心裡只想說"前面這黑人好高", 抬頭一看, "咦!? 這頭型真像Dwight Howard (有點尖)", 原本還覺得應該不可能吧, 怎麼可能一個SP都沒有就自己在逛街? 而且他還穿著襪子+拖鞋(超大的拖鞋), 戴著大耳機, 在台灣這樣穿只會被當宅男吧. 為了確定我就跑到他旁邊偷看他的背包, 上面寫著HOWARD, 再加上我偷看了他正面一眼, 確定是他本人沒錯~超lucky, 不過他不太理人, 有別人認出他想要和他拍照, 他都不理人, 所以我也不敢去要求合照...本人超壯, 近看很可怕, 吃他一拳的話肯定馬上被KO, 因為我們CAFE DECO的免費早餐11:00前要入場, 我只好忍痛不在後面繼續跟蹤他...我一直對張胖說"Dwight Howard耶!!!!", 可惜對她而言, 這只是個長得很高的黑人罷了.... ---------------- 晚上約六點左右的時候, 南翼套房下面就擠滿了人要等球員下樓, 等了很久, 保安一直要我們滾, 用英文說如果我們不後退, 就永遠不會有球員會出來, 我大概等了20分鐘才等到二個球員出來: Dwight Howard & Kobe Bryant, 第一個是不是Dwight Howard沒有100%確定...人實在太多了, 而且我猜錯邊...我站電梯左邊, 結果他們一出來就往右邊走, 確定第二個是Kobe是因為, 現場一堆人開始有節奏的喊著"KOBE~KOBE~KOBE~KOBE", 不過大概只出現五秒就被保安快速帶到球場了. ---------------- 比賽現場其實滿不熱鬧的...因為不像在NBA比賽有主客場, 現場都不會有人喊"Defense~Defense", 進攻時也沒有帶氣氛的音樂, 只有好球出現時現場才會有大聲歡呼, 人氣最旺的是Kobe, 他出場時歡呼聲最大, 罰球時全場會喊"MVP~MVP~", 其它的沒什麼特別的了, 就和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樣 ------...

天份有用論

我記得我高中時,有一次週記有人寫到有關天份的問題(我們當時的週記,完全不用格式,愛寫什麼就寫什麼),我們班導是數學老師,老師就在某堂課時講到有人寫這個問題,問天份到底是不是有用,是不是差很多,當時有人寫這樣的內容,是因為升上了高三,開始有大範圍的考試,就會有一些人突然異軍突起,也會有人原本成績不錯,突然變弱,我想很多人都有看過這種事,所以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很笨,沒天份,開始質疑自己,於是在週記寫下了自己的質疑,我記得我們老師說: 那些說沒天份沒關係,只要勤就能補拙的人,都是騙人的 你練一輩子籃球,打得贏Kobe Bryant嗎? 不過你們考大學,根本還不到那個level,不用想這些有的沒的 昨天突然又想到老師講的這幾句話,那我現在唸了PhD,就學歷上,也沒有比博士再高的學歷了,畢業要求是投上A級Journal,應該也不算簡單吧,不禁的想到有關天份的事情,不知道我有沒有天份,可能我練一輩子,都打不贏Kobe Bryant,換個角度想,Kobe那麼強,我也不用去挑戰他吧,可是我覺得我也打不贏Smush Parker啊.... 天份有用論!!! 我信它!!

6/7,梁靜茹演唱會:「今天情人節」

圖片
禮拜六的晚上,在台北的小巨蛋,是我第一次聽梁靜茹的演唱會(以下簡稱靜茹)。想一想靜茹也出道很多年了,1999年出第一張專輯「一夜長大」。在這九年的過程中,我一直都滿喜歡他的,但是都不至於到很迷的程度,一直到2005年出了“愛的大遊行“,這才是真正讓我喜歡她的主因,演唱會的影片不知道已經看了幾次了,每次我聽她現場唱的「無條件為你」,都會覺得很感動,雖然3年前他唱這首歌的時候表現並不能算很好,副歌升key時有點小走音,但是我卻因為這首歌深深被感動,也就下定決心,下次她開演唱會我一定要去,希望能在現場更直接的感受那種感動。 知道她要在小巨蛋開演唱會,我相當的開心,票開賣那天我馬上就買了1800元的票,現在有點後悔沒有去買二人6千多的雙人票,因為看完我真的覺得超值得的,靜茹竟然唱了3個半小時!從7:50唱到11:20,真的是超值得的,安可曲一小時耶!這和我去聽張學友的演唱會一樣久,而且靜茹今天的狀態真的很棒,一直到最後一首歌都還是和唱第一首歌一樣好,真的覺得有超值的感覺。(想到去看孫燕姿竟然7:50~9:50就結束。。。) 開場時,有一片布幕,上面投影著“泰姬瑪哈凌“,我當時雖然知道是這建築,卻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這個當開場,回來查了才知道這建築象徵永恆的愛情,然後靜茹就以新專輯的“崇拜“開場,現場聽真的是很有感覺,清澈的聲音,讓我整個高興度爆表,因為我聽得出來今天音響還不錯(又想到去聽孫燕姿的破音喇叭。。。),燈光暗下時,整個演唱會場都是黃色的螢光棒,大家真的都是忠實歌迷啊~都知道要用黃色的螢光棒,明顯的和我看張學友的演唱會比起來,螢光棒多很多很多,那一瞬間真的有感動到,整個小巨蛋就像是有一堆黃色的星星在閃耀一樣。 (PS:不是我照的,是 這裡 連結來的) 唱完崇拜後,接著是一段改變過的曲子,把原本的慢歌改編成輕快的曲風,我個人是沒有那麼喜歡,我心目中的「我喜歡」要慢慢唱啊。。。不過演唱會嘛,就像靜茹說的「冷場是大忌」,所以熱熱場子是可以理解的,想不到讓我愛上她的「無條件為你」在第七首就突然出現了,心情是緊張又期待,因為這首歌不好唱啊~想不到!靜茹今天的狀況超好,在唱很困難的部份時,還會在舞台上漫步著,可見得是游刃有餘啊~可是怎麼說呢,這首歌可能算是她很久以前的歌了,並沒有特別的在這首歌前有什麼話,並且也因為靜茹的太游刃有餘,反而失去了三年前那種努力演唱,那種要爆出來的感覺。...

2008/5/22 摔車

這次摔車的不是我了, 是張胖碩班時的二個女同學. 上次我摔車是在忠孝路與東光路的十字路口, 這次他們是在光復路一段, 京甫拉麵的前面, 原因也是一樣, 施工...整個路有一半的泊油被刨掉, 據她們的說法, 因為一半的路都在施工, 路變得很小, 被一台汽車壓縮到空間後, 只好騎到被刨掉的部份, 騎的人感覺有越來越低的趨勢, 所以想從較低的路面(被刨掉的)再重新切回沒有被刨掉的部份, 這個地方高度有落差, 我目測大概是3公分左右, 就這樣摔車了. 晚上大概十點半左右, 我忘了我是在發呆還是在玩失落的奧德賽, 張胖接到她們的電話, 說她們摔車了, 我們就跑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得上忙的, 到的時候騎車的已經被送到馬偕了, 後座的只有右手掌一點小擦傷, 我在幫她們把車子騎到路邊停好之後, 和警察說一聲就到馬偕去看她了, 還好她也沒有什麼皮肉傷, 不過在落地時似乎是膝蓋撞擊到了, 連站都沒辦法站, 醫生說可能是傷了韌帶了, 整個都腫起來了, 不過照了X-ray, 至少可以確定骨頭沒有問題. 就在做一些筆錄之後, 已經差不多快十二點了吧, 我就開車載他們回金山街, 想不到我第一次開車載那麼多人是因為發生這種事. 回到那段施工中的路的時候, 他們的三角錐放得更出來了, 大概是想逼免有人再騎到被刨掉的路面, 可是這也讓路變得更小了, 我開車過去的時候, 我腦中第一個反應, "這不是PGR裡面的角錐挑戰賽嗎?", 真的是相當的窄, 還好我沒出糗把角錐撞倒... 新竹真是個鳥地方, 一堆地方的路都不知道在挖什麼, 而且竹科設計不良, 開車的話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所以不少人即使有能力養車, 還是可能因為方便而選擇騎車. 這陣子到cic打工, 一度有在想要不要騎機車去, 因為怕遇到塞車, 而且那附近也不一定有車位, 不過聽到又有人摔車了, 我想我還是繼續開車好了, 想到我二個膝蓋到現在都還沒全好, 走太久都還是會酸...唉

奇怪的感覺

因為開車到學校,我就順便把xbox360帶到學校接網路線更新。晚上十點多準備回家時,因為今天校慶開放亂停車,我們車子停在後面靠近操場的地方,那裡一個燈都沒有,二個人就這樣走過去,開車門,把東西都丟到後座,坐進去,發動,迴轉...etc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難以言喻...

公投票

今天我領了公投票, 都圈了讚成, 其實我一直到最後一刻, 都一直在思考我到底該不該領公投票, 我一直認為, 不論是入聯, 或是更可笑的返聯 (何來之返? 他們都承認中共了), 都是很不務實的, 也很沒意義的, 也瞭解舉辦像這樣的公投, 其實就是二黨的一種政治操弄, 我也實在不想被他們消費 (洪秀柱還有廣告要大家拒領公投, 喂~ "返聯"公投不是你們提的嗎...), 但最後還是勉強自己投了讚成, 倒也不是怕國外其它國家怎麼看我們, 而是不想此後被中共拿來說嘴 "台灣人不是自己也說不要了嗎?", 結果晚上開票, 二個都沒有過, 因為都沒到半數. 而我發現電視台也根本沒什麼針對這個公投在做討論. 無論這個公投有過與沒過, 我認為都是有好與不好的層面, 希望這次的經驗可以讓二個政黨知道, 不要再拿這種東西當兒戲了. stop consuming us~

資格考

這個禮拜三 (3/19) 的下午公佈了資格考的結果,這次我和張胖報了二科, 分別是OS & Archi,二科都考過了, 說老實話, 考完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會考不過,寫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寫得滿順手的了, 只不過是因為刷比例的, 才不敢說100%過,但是我就有在想, 如果以今年我的狀態, 以及我考試時的手感,仍舊被刷掉的話, 那我覺得我大概從此之後會有資格考恐懼症了吧... 今年的OS應該是近七年來最難的, 因為我們有寫到2001年的考古題,今年題目有四頁, 而且有不少題是沒看過的東西,不像以前幾年都是一些重覆的題目一出再出,而這次考過的人只有28%, 老師說出OS的老師狠下心來要動大刀,我在考試的時候有偷偷數了一下人數, 應該是有30人出頭,也就是考過的人大概就是9個左右, 我和張胖很幸運的是其中二個,門檻是55分, 我回去有重看一下題目, 的確是該拿的基本分有拿的話,差不多就是50~60左右, 所以我覺得砍掉72%也不算過份,或許系上覺得博士生水準太差了, 要好好把關吧 另一科archi, 就比較沒什麼好說的, 因為題目出得很中規中矩,其實這一次我們很擔心archi, 根本沒什麼在唸OS,因為看了歷屆的考題, 真的是滿無言的, 每一屆的風格差很多,有的時候如果輪到CAD組的老師出題目, 那根本就是數位邏輯大全了,不然就是有時候會考一些很偏的名詞解釋, 或是考清大校友發明的東西,所以就算把整本算盤本讀破了(真的讀破了...), 也沒把握說一定過 不過很幸運的, 這次出的就很像一般研究所考試的題目,那我和張胖就寫得很順手了, 老師說張胖考了第一名, 我考第二名,其實我也不意外, 因為我們計組準備的滿扎實的, 習題整本全寫了,還有看補習班的講義, 數位邏輯也惡補得差不多, 考古題寫到2001年,就連害怕的奇怪名詞解釋, 我們也把歷年來考過的都查好背起來,就是抱著"真的出了我不會的, 也沒人會寫"的把握了 這次資格考, 我們的OS應該只是小小的復習一下, 真的說有多什麼收獲嗎?我也不覺得, 我們只是把考古題看懂, 然後把以前會的東西複習一下而已,但是計組和邏設, 我覺得我收獲不少, 因為以前考研究所, 幾乎都只考到cache,也就是第七章, 後面的I/O和multi-processor的東西很少考, 我們當時也沒唸好,藉著這次資格考, 我覺得我把更多...

The beauty of computing

今天晚上是系上三十週年慶的第二場演講,請到了前校長劉炯朗教授。唸CS的人應該沒有人不知道C.L.Liu的,在成功大學畢業後,到MIT三年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在MIT教了十年書,又到UIUC教了二十年書,之後回到台灣,在清華教書並且擔任校長。寫過的那本離散數學,幾乎是早期學CS的人都在用的書(超難...),劉校長得過的獎太多了,比較重要的就是IEEE Fellow and ACM Fellow,以及中研院院士。這是我第二次聽劉校長的演講,前一次是我大四下,考完研究所沒多久後,輔大有邀請他來演講。 其實我前陣子經過系上辦公室的時候,就有看到劉炯朗教授在辦公室裡辦公,他已經退休一陣子了,可是有時候還是會回到系上來,當時我看到的時候,還真想進去和他要簽名啊。。。他真是我的偶像啊,因為他寫的書我到現在大概還是只會算一半,習題實在太難了啦。平常我們聽到有人唸MIT就要驚訝一下了,他可是在MIT教書啊。 這次演講的主題很廣,是從五十年前電腦的發展開始講起,內容相當的廣,整個演講加上問答時間,差不多是二個半小時,最後一頁的投影片是一首Disney的歌,劉校長還在大家面前就唱了起來,那首歌是我們以前幼稚園放學的時候會放的歌,名字叫"It's a small world",一唱完全場就是滿堂掌聲,那一瞬間我真是相當感動。 最後主持人問劉校長有什麼想要學生說的話,他說"希望大家保重身體,十年後清華資訊四十週年慶,還可以再和大家相會",他就是能散發出一種親和力,讓人不自覺的尊敬他,喜歡他,又相當的幽默,真的是很有魅力的人~ 還有今天才知道,原來那個發明Huffman Tree編碼的人,就是他在MIT的老師。。。

抄襲與抓抄襲

[學生] S: 靠,這太扯了吧,這根本沒教過啊,老師太狠了吧 S: 啊是要怎麼寫啦,怎麼辦啦,deadline只剩二天了,明天還要考工數,老師能不能延期啊?啊強者B寫出來沒了?教一下啦 S: 啊code借我看一下,我連compile"r"都不行啦 S: 你怎麼寫得和我一樣?不要抄我的啦 [TA] T: 靠,這太扯了吧,整個抄過來啊,學生太扯了吧 T: 啊是要怎麼改啦,怎麼辦啦,下個作業都已經出了,明天還要報大咪,能不能不要改了啊?啊另一班助教B是改完了沒?幫忙改一下啦 T: 啊code不想看啦,連compile都不會過 T: 他怎麼寫得和另一個一樣?是誰抄誰的啦 我這二個禮拜的心得